书名:新编中国文化史
编号:492947
ISBN:9787534382123[十位:7534382122]
作者:许结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页数:300
定价:29.00 元
参考重量:0.390Kg
-------------------------
图书情况:正版二手旧书,绝不影响正常阅读!
绝无缺页少页,发货前再次检查,请放心购买!
* 内容提要 *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血缘为基础,以家庭为细胞,以天人和谐为宗旨的伦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内在核心是人性论,并突出表现于以“孝”为中心的仁爱恭敬思想,由此外向扩展,则是天人合一的伦理政治。而这种伦理文化模式的形成,又与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环境与经济文化类型及政治文化形态切切相关,从而构成以孝亲为本源,以道德为功用,以家国一体为理念的和谐文化形态。而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知与解读,则是探讨中国文化基础的主要途径。
* 图书目录 *
引论
第一章中国文化基础
第一节文化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文化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伦理文化精神
第四节传统经典解读
第二章古代的制度文化
第一节宗法制度
第二节职官制度
第三节教育制度
第四节选举制度
第五节礼乐制度
第六节婚姻制度
第七节兵役制度
第三章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一节天文与历数
第二节农学与医学
第三节机械与发明
第四节衣食住行与科技
第五节传统科技思想
第四章古代的宗教文化
第一节崇拜、巫术与神话
第二节道教的形成与流变
第三节佛教的中国化
第四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第五章古代的学术文化
第一节殷周巫史
第二节战国诸子
第三节汉代经学
第四节魏晋玄学
第五节隋唐佛学
第六节宋明理学
第七节清代朴学
第六章古代的民俗文化
第一节岁时风俗
第二节民俗信仰
第三节游戏技艺
第七章古代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艺术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文艺中的文化蕴涵
第八章古代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华夏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统一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西学东渐的历史
第九章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传统文化的近代化
第二节台、港、澳文化鸟瞰
第三节华侨与海外华人文化
第四节当代文化的发展走向
后记
……
* 文章节选 *
太平道渊源于第一部道书《太平经》(亦称《太平清领书》)。东汉顺帝年间,有一个名宫崇的人,到皇宫献“神书”,书名《太平清领书》,未被皇帝采纳。后此书逐渐流传开来,即《太平经》。《太平经》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如对“道”为天下之母,道生“万物”,求道之法的根本为静等。“太平”是太平道的社会理想,《太平经》说:“太者,大也,言其积大如天,无自大于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此若地居下执平……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日太平。”这应该是其宗教的哲学思想基础。
太平道的重要创建者之一是河北巨鹿人张角,曾读过《太平经》,并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广泛传播太平道。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收养弟子,手持九节杖,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教人叩头思过,时或病愈。张角还派遣弟子八人传教于四方,十余年间,教徒发展至数十万之众,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形成了一个影响广泛、信徒众多、声势浩大的民间宗教集团。
也是在东汉顺帝时,沛人张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造作道书以教百姓,从其道者出米五斗,故世称五斗米道。陵死,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嗣教而行其道。时有巴郡巫人张修,亦以符水为人治病,愈者以五斗米为酬,故号为五斗米师。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派遣张鲁、张修出兵攻据汉中。张鲁袭杀张修而夺其众,又出兵袭取巴郡,遂割据巴、汉,在当地实施政教合一统治。鲁自号师君,以“鬼道”教民。其初来学道者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者号日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号为治头大祭酒。祭酒以《老子五千文》教民诵习,以符水禁咒为人治病,并设“净室”,使病者处其中叩头思过。又设鬼吏,主管为病人请祷鬼神。教民诚信不欺诈,有病但令自首其过。又置“义舍”,内置米肉供给行路者。犯法者先赦免三次,然后行刑。有小过者罚修路百步以抵其罪。
* 编辑推荐与评论 *
暂无相关介绍
* 作者介绍 *
暂无相关介绍